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城鄉融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鍛長板、補短板,抓試點、出亮點,加快建設農業強市,不斷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為加快實現“三個努力建成”“三個走在前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唐山篇章夯實“三農”根基。
為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在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印發了《唐山市深化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行動方案》。2022年,我市“十百千創建行動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做法入選《中國改革2021年度案例》,全省唯一。2023年,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全域鄉村振興探索新型城鎮化研討會”上就改革經驗作典型發言。2020年—2022年,我市在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中被評為優秀單位,排名全省第一,實現“三連冠”。
我市堅持“早寬簡實”原則,規范工作規程,暢通申報渠道,扎實開展常態化、集中排查和部門預警信息篩查,精準落實幫扶措施,對未消除風險的監測對象逐戶核查幫扶措施落實情況,因人因戶制定完善幫扶計劃,做到幫扶政策管用、夠用,確保應扶盡扶。一方面,加強防止返貧監測排查。統籌用好三種監測方式,精準識別認定監測對象,規范認定程序。另一方面,拓展幫扶救助措施。精準實施產業幫扶,實現幫扶項目全覆蓋。扎實開展“萬企興萬村”活動和消費幫扶,開展就業幫扶,通過“春風行動”、“雨露計劃+”、開發公益崗等方式增加就業渠道。2020年—2022年,在“五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同類市”中排名第一,實現“三連冠”。
聚焦提質增效,筑牢穩產保供“壓艙石”。我市堅持糧食生產和結構調整統籌考慮,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全力保障糧食安全,糧食生產保持連年增長。狠抓“菜籃子”生產,生豬產能保持穩定,推動奶業穩步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獲批環京蔬菜生產基地6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總數達到6家。大力發展現代種業,積極推動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聚焦科技創新,探索鹽堿地綜合利用新模式。在曹妃甸、樂亭建設2個萬畝耐鹽堿水稻標準化生產綠色高產示范區,在豐南、曹妃甸、樂亭、海港建設1.02萬畝鹽堿地稻漁綜合種養模式試點。2023年,我市鹽堿地經驗做法在《農民日報》刊發,并在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播出。
我市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質擴模帶行業”行動,2023年,105家企業被省政府認定為第12批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全市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2萬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33家,省級示范社133家,市級示范社342家,重點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能力,輻射帶動其他合作社實現品質提升。灤州市百信花生種植合作社獲評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重點服務組織,玉田縣被評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重點縣。全市家庭農場達到萬家,遷西春雷家庭農場《農文旅深度融合,新業態振興栗鄉》案例獲評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
我市扎實開展農村承包地管理工作,初步建立農村承包地管理臺賬,為全面推進二輪到期后延包工作打基礎。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全市土地流轉率達到32.2%。穩慎推進宅基地改革管理,玉田縣、遷西縣兩個省級試點建設扎實推進,在全省率先評選20個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示范典型村。從建立工作臺賬、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全面盤活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多措并舉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全完善保障舉措等五大方面提出26條具體舉措。著力推進鄉村社會治理,鞏固提升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創建成果。遷西縣灤陽鎮鐵門關村入選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第三批全國村級“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我市“裕農通”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案例入選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十大經典案例。
上一篇:毫不松懈做好防汛備汛各項工作
下一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勝利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