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3月20日,在邯鄲市永年區5G智慧農業園指揮調度中心,河北可利爾種業有限公司智慧農業園負責人杜曉義正通過屏幕密切關注著麥苗長勢、氣象趨勢和土壤墑情。
今年春耕時節,杜曉義用5G技術對種植的1000畝小麥進行生產管理。小麥墑情怎么樣,有哪些病蟲害要防治……這些以往需要農民靠種地經驗來解決的問題,如今在“云端”都能找到答案。
“以前種地,什么時間施肥、澆水,施多少肥、澆多少水,全憑經驗。現在哪塊地缺肥,哪塊地需要澆水,電腦上一看就知道。”杜曉義指著屏幕上的數據告訴記者,每天不斷上傳、更新的數據,讓每個地塊的春管“耳聰目明”,有效提高了管理決策的精準度。
透過屏幕,農業氣象、作物長勢、土壤墑情、病蟲害等都能實時監測,監測結果在電子屏幕上可隨時點擊觀看。
“你看,這塊麥田土壤含水量和溫度以及大氣溫度、濕度、風速風向、光照強度等,都一目了然。”杜曉義說,依托以5G為核心的通信技術,向下連接各類農業物聯網設備,向上承載平臺數據應用,打造農業信息一張圖,讓農業的生產方式變了樣。
蟲情燈、土壤墑情站、水肥一體機……走進位于永年區西蘇村的河北可利爾種業有限公司小麥種植基地,田間地頭的“神器”一個接一個,讓這里的麥田顯得有些與眾不同。
在田間,多功能氣象站像農田的“哨兵”一樣矗立著,通過自身裝載的高精度傳感器,實時采集風速、風向、雨量、溫濕度等數據,并及時傳送到后臺終端。
氣象千萬變,十里不同天。杜曉義說,有了多功能氣象站對農田環境氣象要素的自動監測,小麥種植中的施肥、打藥、灌溉也就有了更多科學依據。
在蟲害防治分析上,麥田里安裝的物聯網蟲情信息采集設備也“大顯神威”。通過對害蟲進行自動誘捕、數據采集、昆蟲識別計數,并與系統中的相應數據進行比對分析,可實現蟲害預警的自動化、可視化和智能化,精準為麥田“把脈問診”。
綠油油的麥田里,一條條黑色的滴灌帶好似毛細血管,將水精準送達各處。
“我們使用淺埋滴灌技術澆地,省水又省工,實現了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澆灌’的轉變。”杜曉義說,傳統的澆地方法既費時又費力,用上淺埋滴灌技術,不僅節水高效,水肥一體化還能讓肥料直接灌溉到麥苗根部,減少肥料揮發,促進小麥苗壯根強。
手機成了新農具,數據成了新農資,農民挑上了“金扁擔”。“省人工、省肥料、省農藥……一畝地的種植成本至少節省50%。”農業科技的運用讓杜曉義嘗到了甜頭,“你瞧,種地是不是越來越酷炫了!”